来源:安博体育电竞 发布时间:2025-05-05 10:07:47
在全球联合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AI与医疗产业也进行了快速的融合,AI+医疗产品开始延伸到更多不同的医疗服务应用场景当中,并不断的发展落地;目前相对成熟的应用场景主要有:AI+医疗影像、AI+辅助诊断、AI+新药研发、以及AI+健康管理等等。
医疗影像,简单来说就是对患者的影像资料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它通常是临床医生需要参考的一项重要的诊断依据。随着目前国内临床市场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智研咨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在2010-2019年间,从53亿元增长到了301亿元)其专业医生的供给缺口也被逐渐拉大,这也让AI+医疗影像的市场需求大增。但是,由于AI+医疗影像企业大都面临着高质量数据获取成本比较高以及数据标注成本高等问题,所以当下还是要先打通高质量影像数据仅在头部医院内部流通这个壁垒,多建立区域共享机制的同时,做好数据标准化记录;另一方面就是提升数据标注员的专业度,进而提高数据标记的准确性,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学习体系来降低相关运营成本。
医疗影像是指通过种种技术方法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图像,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常见的医疗影像技术包括:
以下是一些在医疗影像领域具备极其重大地位的公司,这一些企业可能在医疗影像设备、软件或服务方面有所涉及:
辅助诊断,顾名思义对医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进行辅助支持。得益于人类早期临床诊疗知识库的积累,在融合了人工智能后使医生的诊疗水平大幅度提升,不仅提高了疾病的早期发现率,还降低了临床上的漏诊和误诊率;目前主要延伸出的应用场景有导诊机器人、电子病历和虚拟助理等。不过,该市场对信息化企业来说仍然有相当高的壁垒,很多相关企业的知识库都难以填补医生的临床需求;其根本原因还是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使一些关键信息处于被“隔离”的状态,无论是信息滞后还是缺失,都可能会导致知识库的决策方式与医生的诊断习惯相背离;所以首先要解决的还是数据库的开放和实时更新问题。
:世界领先的语音技术企业,其AI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如智能语音电子病历、智能辅助诊断等,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性。
:医疗信息化龙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医疗影像做多元化的分析和诊断,辅助医生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为医疗机构提供了全面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
:其AI辅助诊断首次进入医保,在医学影像设备及有关技术领域有深厚积累,通过AI技术助力医学影像诊断,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有长期的研发技术和项目实施经验,将AI技术融入到医院信息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等产品中,为医疗机构提供智能辅助诊断、疾病风险预警等功能。
:作为预防医学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持续推出AI专精特新体检项目与健管服务,涵盖多领域的AI诊断,并打造医技云平台集群,构建AI基础设施网络,在各类体检项目和创新产品中大范围的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
:提供智能医疗设施和解决方案,其AI可实现医疗领域全覆盖,底层深层次地融合昇腾算力。发布的搭载华为云大模型的医疗大模型全场景应用“CDx良医小慧”,主要为临床、科研等在内的全医疗应用场景赋能。
:专注于医疗健康信息化服务,在AI医疗影像诊断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方面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其产品能够对医疗影像数据来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为临床诊断提供支持。
:其神思云脑认知计算云服务平台基于大规模神经网络构建,可支持语音识别等功能,有望在AI辅助诊断领域发挥作用。
:研发了AI智能系统,通过对大量病种样本自主学习后自动对影像数据来进行分类,在辅助诊断方面具备技术实力。
此外,还有东软集团、嘉和美康、联影医疗、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兰卫医学、安必平、塞力医疗、中科信息、思创医惠等多家公司在辅助诊断领域也有所布局和发展。
- 主营业务:卫宁健康(300253.SZ)专注于医疗信息化,提供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EMR)、互联网医疗平台等解决方案。
- 行业前景:受益于“十四五”医疗信息化政策(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DRG/DIP医保支付改革及智慧医院建设需求,行业增速预计保持15%-20%。
- 竞争格局: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创业慧康、东软集团、万达信息等,卫宁市占率约10%,位列第一梯队。
- 2022年营收约30亿元(同比+15%),归母净利润约3.5亿元(同比+10%)。
- 2023Q1-Q3营收增速约18%,净利润受研发投入加大影响增速放缓。
- 毛利率约55%(行业平均50%),净利率约12%(行业平均10%)。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约2.8亿元,资产负债率40%(稳健),研发费用占比约15%。
- PE/PEG:当前PE(TTM)约45倍,高于行业平均35倍;若未来3年净利润CAGR预期25%,PEG=1.8,显示估值偏高。
- 假设未来5年收入CAGR 20%,永续增长3%,WACC 10%,测算每股价值约12-15元(当前股价约10元,存在潜在低估)。
- 合理估值区间:结合DCF及相对估值,短期目标价12-14元(对应2024年PE 35-40倍)。